2013年,永定一中为迎百年校庆,在校园中心位置建了一幢独立的校史馆,百年校史布展工作随之展开。校史馆蕴含浓郁的五凤楼建筑风格,凸现客家文化元素。在商议怎么布局时,周利勋老师提议在校史馆大门入口处放置一块屏风,这样符合客家人的风俗习惯,与建筑风格相一致,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
那么,屏风中要镌刻什么内容呢?此时我想,永定一中校友中文学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张胜友,他是永定一中1967届校友、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能不能邀请他撰写《永定一中赋》呢?我把想法告诉了游远新校长,得到游校长的赞许。游校长很快电话联系张胜友,张欣然接受。胜友写好初稿后发给游校长,标题改成了《永定一中百年赋》,多了两个字。游校长请吴兆宏老校长和我看,并叫我负责和张胜友联络。
我读初稿后,于2013年9月10日上午发邮件给胜友,说:“有几处是否可修改,请您定夺。一是第一段与第二段互换,遵先有家乡、后有一中之逻辑顺序;二是附记里所述学校发展简史的内容融入到正文中,把学校百年发展历史勾勒出来,放置于第三段;三是补充改革开放后显著的办学业绩,如培养四位少年大学生、一名国际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获得者江健森(目前仍为龙岩市唯一一块国际金牌)、三名高考全省状元、一名国际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冠军等,学校荣获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省文明学校等,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富有特色,闻名遐迩。”
当天中午,胜友回复:“赖老师,提意见甚好!一、文第一、二段拟可调换。二、少年大学生内容可融入,但不宜细,因无法摆平。三、母校发展史曾考虑再三,入赋后显芜杂,故‘附记’补之。”
9月11日上午,他发来《永定一中百年赋(修正稿)》。
9月12日下午,我又把吴兆宏老校长的意见及我对此意见的看法一并发邮件给胜友参考。主要是关于“十二强”、“邹鲁地”等词的斟酌及校史的细节。
9月15日上午,胜友发来《永定一中百年赋(改正稿)》。对于我和吴校长的意见,兼容并包,均有采纳。
我又对改正稿中“做人为上”提了看法,认为学校应以“育人为上”为好,“做人”局限于社会道德层面,而“育人”是全方位的,更符合学校教育特征。这一建议也得到他的采纳。
9月23日上午,胜友发来最后定稿,并说:“赖老师,一、这是最后定稿,不再改了(也改不动了)。二、请将此稿即换上校庆网。谢谢!三、游校长说拟请当地书法行家书帖,待完稿,请拍一张照片发我邮箱哈。四、拙著两册今已寄出,请注意查收。”
过了一会,他又发来邮件,说:“赖老师,这一稿,我是下了大力气修改的,就这水平了。您也帮认真把把脉哈!”
“呵,已达完美状态。”我一敲键盘回复,他为人的谦逊和对精致的追求让我感动。想想,我一个小字辈所提的建议,他都认真对待,足见他的胸怀能容下中国气势磅礴的时代风云。
校庆工作紧锣密鼓,大典即将来临。在选校友代表讲话时,我们筹备组同志不约而同想到张胜友。游校长到北京拜访胜友时发出了这个邀请,他又是接了下来。
2013年12月8日,永定一中百年校庆大典。在庆典现场,我近距离见到张胜友,便上前自报家门,他很高兴地与我握手并合影留念。随后他发表讲话,说:“我一介书生,身无长物,权且摇动秃笔,以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作《永定一中百年赋》,敬祝母校百岁寿辰。”并现场朗诵《永定一中百年赋》其中的一节,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晨曦载曜,登书山学径;落霞流萤,携教学相长;春华秋实,泽一方百姓;历久弥新,铸名校流芳。”如今,《永定一中百年赋》成为永定一中的历史文化符号和校园文学经典,常引师生齐声朗读。
撰稿|赖龙扬
编辑|谢民昌
审核|刘 惠